“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
⑷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转:一作“急”。
⑸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
⑹应:一作“还”。
⑺同:一作“堪”。
【翻译】
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赏析】
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作品《金陵怀古辇路江枫暗》,其古诗全文如下: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释】 (1)辇路:皇帝乘车 【查看全文】
2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出自唐朝诗人郑板桥的作品《咏梧桐》,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注释】 ①西州 【查看全文】
3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翻译】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 【查看全文】
4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5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早秋遥夜泛清瑟》,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 【查看全文】
6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