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出自唐朝诗人林逋的作品《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释】
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时诗人隐居在此。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用作和尚的尊称。写望:写望见之景。
底处:何处。阑:同“栏”,栏杆。眇(miǎo):通“渺”,远貌。此处指思绪悠长。
偏:侧。
【翻译】
黄昏时分,凭栏何处,思绪才如此飘渺无际?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的僧房。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更爱它与我的庐舍邻近。等那雪花纷飞之时,我要重来,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景致。
【赏析】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约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枰,棋盘。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失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
相关阅读
1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
2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自咏示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查看全文】
3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出自宋朝诗人王观的作品《庆清朝慢踏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 【查看全文】
4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声声慢咏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 【查看全文】
5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出自唐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踏莎行郴州旅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查看全文】
6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出自宋朝诗人杨炎正的作品《蝶恋花别范南伯》,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