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
【注释】
①春情:指男女爱恋之情。
②同心结: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
③莫愁:即“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而词人笔下的“莫愁”,正是位“解语花”。
④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睛如秋天的水一般清澈。
⑤心字:即“心字香”,炉香名。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鉴赏】
词的开篇首句即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楚楚风姿的女孩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双声叠韵的“小小”,是对小姑娘的昵称。太白诗:“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正是天真烂漫中人,一举一动无不惹人怜爱。可是词中的“小小”,却在天真烂漫中另有出格的表现,“爱绾同心结”,犹如东风中初探春信的小花,已将其心灵深处的秘密全然泄漏。同心结者,是以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着如胶似漆的感情。古来吟咏同心结的诗文极多,其中不乏摇魂动魄之作。南朝梁武帝有首《有所思》便是言此:“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在唐代,被称作古心古貌的诗人孟郊也写过一首《古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诗中的同心结,与其说是一种结衣束裳的实物,不如说是一种柔肠百结的情意。相爱的人,总免不了奢望为欢百年,一世同心。“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词中的主人公还是个小女孩,可为什么却“愁不绝”呢?也许那是初恋的少女都会有的这般情态吧。此处的描写十分传神,仿佛主人公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在读者的心里呈现出来。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初恋之人,有时勇气十足,有时又非常犹豫。虽已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同心结,但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每次见到自己欲赠同心结的那个人,却都腼腆得抬不起头来。只得挑起垂帘,一再偷眼观瞧。“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揭帘遥望,于失望之中又暗生希望。那印成篆文心字的四和香,如同纯真炽热的情感越烧越烈。虽然他也知道这份情感是多么的难,但又能如何呢?且到户外去向月神深深下拜吧。一个“且”字,当真计出无奈。
“爱绾同心结”、“难烧心字灭”,欢乐为痛苦的根源,痛苦为欢乐的牵系。此结何时解,此情何时了?谁能回答她的这些问题呢?只能交与时光,交与岁月吧。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可会见明月变得丰盈圆满?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在同样的月光下,那冉冉行来的身影是忧是喜,是单是双。
相关阅读
1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过碛》,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注释】 ⑴碛:沙石 【查看全文】
2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 【查看全文】
3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出古诗作品《击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查看全文】
4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出自唐朝诗人李珣的作品《南乡子烟漠漠》,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 【查看全文】
5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出自唐朝诗人魏徵的作品《述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 【查看全文】
6 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蜡梅少镕蜡泪装应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