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
⑴“何人”两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⑵常时:平时。
⑶无觅处:遍寻不见。
【翻译】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鉴赏】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此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可见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相关阅读
1 嗟万事难忘,惟有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嗟万事难忘,惟有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浪淘沙慢晓阴重》,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 【查看全文】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查看全文】
3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 【查看全文】
4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出自宋朝诗人沈周的作品《栀子花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翻译】 晶莹剔 【查看全文】
5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念奴娇中.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 【查看全文】
6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茱萸胖,菊蕊湿滋滋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望江南重九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