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7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作品《峡口送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欲尽春:春欲尽。
  ③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这两句说,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后两句说,来的时候他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翻译】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鉴赏】
  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相关阅读
1 秾桑绕舍麦如尾,幽轧鸣机双燕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秾桑绕舍麦如尾,幽轧鸣机双燕巢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常林欢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秾桑绕舍麦如尾,幽轧鸣机双燕巢。 马声特特荆门道 【查看全文】

2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叠题乌江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查看全文】

3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岐阳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 【查看全文】

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第五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查看全文】

5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出自魏晋诗人嵇康的作品《赠秀才入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 【查看全文】

6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出自唐朝诗人郑谷的作品《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菊:此处暗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