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自唐朝诗人邹浩的作品《咏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
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
②赤路:炎荒之路
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翻译】
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鉴赏】
首句点题,“赤路”即炎荒之路。南方称“赤”,又多红土,鲍照《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威。”即效“赤”字形容炎热之地。“赤”字还兼有空尽无物之意。此处只写一条空荡荡的赤土路,则路途的漫长寂寞、燥热荒凉均在言外。因而以龙蛇为比,就不仅是取其曲折蜿蜒之状,而且照应了“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典故,令人想到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以下写路的形貌,处处扣住龙蛇之喻。“不知几千丈”以写龙蛇长度的量词写路之绵长,“出没山水间”用龙蛇出没不定的特点形容路之曲折,“一下复一上”以龙蛇上下低昂的动态写路之起伏,便生动地描画出路在山水间屈曲延伸、忽隐忽现的态势。
在此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作者问自己:这一生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呢?这一问含意复杂:首先试问,究竟做了什么才会踏上这条贬谪远荒的道路?联系他在《愤古赋》中为屈原“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而“愤然伤之”的心情来看,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诗中所咏之路,还可以令人想到言路。谏官倘要打开闭塞的言路,就要有敢于直犯龙颜、逆批龙鳞的勇气。古人向来将皇帝的反复无常比作“龙性谁能驯”,那么邹浩所走的这条路,正是与龙蛇相俯仰的一条险路。李纲在邹浩《道乡集》序中说,当时台谏大都敷衍塞责,甚至变乱黑白、颠倒是非,“独公奋不顾身,犯颜逆鳞,论国事之大者于言路闭塞之时,号凤鸣朝阳。”可见此诗以赤路比龙蛇,围绕着邹浩被谪在途一事,启发人关于贬谪之路、人生之路、朝廷言路的多种联想,就有较为深广的意蕴。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 【查看全文】
2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注 【查看全文】
3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雨我有所念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 【查看全文】
4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 【查看全文】
5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出自宋朝诗人陈人杰的作品《沁园春丁酉岁感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查看全文】
6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植灵寿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