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次石湖书扇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
①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②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③别:另外,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翻译】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这种情形如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邃的所在。
第三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里的“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
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此诗赞誉石湖美景,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有人说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但有的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出自近代诗人夏明翰的作品《就义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注释】 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真:真 【查看全文】
2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 【查看全文】
3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查看全文】
4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送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 【查看全文】
5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其古诗全文如下: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 【查看全文】
6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出自诗经中的作品《葛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