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出自唐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春日即事·病起多情白日迟》,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释】
1 病起:病愈。
2 多情:指情志高。
3 白日迟:用《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句,谓春日过得缓慢。
4 强:勉强。
5 池馆:池苑馆舍。
【翻译】
我病体初愈,带着极大的兴趣,勉强漫步庭院,探寻春天的消息;院中阳光明媚,日影缓缓西移。池边的亭台楼阁积雪已经消融,透满了初春的活力;我留连忘返,倚着栏杆,一直到夕阳西下,暮云低迷。那上下翻飞的蝴蝶,那嗡嗡盘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满了情意;满地的兔葵,丛生的燕麦,一个劲地长着,怎知我满腹的心思?池塘边的垂柳在风中摇动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时又在何地。
【鉴赏】
这首诗是吕本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写得流转自然,为历来选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身体好些,能够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恋的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在这样的心情指导下,见到的景色也变得多情起来。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迟迟不坠,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让诗人尽情领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在室内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门的最直截的反应,写得很自然。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说,“强来”是“病起”的进一步说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现。
次联依“庭下探花期”展开。诗人漫步庭院,欣赏着早春景色,只见病前所见的积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风吹满大地,使人懒洋洋地,他便倚着栏杆,久久不想离去,一直到黄昏,太阳即将下山。前面已有“白日迟”句,此联又重说赏景到日暮还不走,他站的时间之久,对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绘。诗在写景时不仅仅是注目风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与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张九成在《横浦日新录》中称赞说:“此自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诗也成为众口称赞的名联。
相关阅读
1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有所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 【查看全文】
2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高阳池送朱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 【查看全文】
3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除平满白皑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日柴门拥不开,阶除平满白皑皑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除平满白皑皑。 今朝蹈作琼瑶迹,为有诗人 【查看全文】
4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查看全文】
5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注释】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 【查看全文】
6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江楼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