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
檾:同“苘”。
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
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
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
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用麦子制成的干粮
软:饱之意。
【赏析】
第三首(麻叶层层檾叶光)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 【查看全文】
2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凉州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 【查看全文】
3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出自汉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步出城东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 【查看全文】
4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出自唐朝诗人崔涂的作品《除夜有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 【查看全文】
5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龙吟倚栏看碧成朱》,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 【查看全文】
6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致酒行》第五句,其全文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