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歌子·游赏》,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释】
⑥菰黍: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翻译】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鉴赏】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眉峰与山”、“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卢纶见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查看全文】
2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战国何纷纷》,其古诗全文如下: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 【查看全文】
3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 【查看全文】
4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野老》,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 【查看全文】
5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出自唐朝诗人刘攽的作品《雨后池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1、池上 【查看全文】
6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