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19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送述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
  ⑴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苏轼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陈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职,熙宁七年(1074),瓜代期满,陈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⑵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⑶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鉴赏】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相关阅读
1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 【查看全文】

2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古诗作品《客中初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晚次鄂州》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 【查看全文】

4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 【查看全文】

5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出自唐朝诗人程颢的作品《郊行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 【查看全文】

6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对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