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出自唐朝诗人黄机的作品《忆秦娥·秋萧索》,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翻译】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鉴赏】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
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相关阅读
1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 【查看全文】
2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视刀环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注释】 ⑴视刀环歌:刘禹锡创乐府新题 【查看全文】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查看全文】
4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 【查看全文】
5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冬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 【查看全文】
6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出自近代诗人鲁迅的作品《别诸弟还家未久又离家》,其古诗全文如下: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