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2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出自宋朝诗人舒亶的作品《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释】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②樽:酒杯
  【翻译】
  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鉴赏】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斋诗话》评这首词“甚有思致”概因此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相关阅读
1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查看全文】

2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出自宋朝诗人徐俯的作品《卜算子天生百种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 【查看全文】

3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浣溪沙欲上秋千四体慵》,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 此夜 【查看全文】

4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出自唐朝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 【查看全文】

5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阮郎归初夏》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查看全文】

6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唐朝诗人王观的古诗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