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其古诗全文如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释】
⑥茫茫:广阔,深远。
⑦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⑧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
⑨思量:相思。
【翻译】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鉴赏】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写景。“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写景气势恢宏,意境旷达间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并使上片中秋色如画的静物描写进一步成为动态描写,语言生动秀洁,精炼浑成。至于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则是触景而发。极目高远,尽见天地之间蓝天白云,秋离气爽。恰此时望见大雁天边而来。鸿雁传情之说古亦有之,词人由此联想起远方疏亲密友,引起对远方亲友的怀恋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词丰厚的铺垫之上,聊以“无限思量”叙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绝,蓄意绵绵,情溢词外。词的下片在写景的基础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词的内涵。
这首词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达词人怡然自得的雅兴和由重阳节而引起的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而这种思念的伤感却是在隐约之间的。在语言上,这首词在具备晏殊词温润端丽的一股特点以外,尤见秀洁清新,为全词高远淡雅、陶然旷达的意境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另外,词中注重色彩描写,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写出景物的色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给人以美的陶冶。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石壕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 【查看全文】
2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出自宋朝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谢池春残寒销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 【查看全文】
3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 【查看全文】
4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 【查看全文】
5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查看全文】
6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空囊》,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