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3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释】
  ①采石峨眉亭: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峨眉亭建立在绝壁上。《当涂县志》称它的形势:“据牛渚绝壁,大江西来,天门两山(即东西梁山)对立,望之若峨眉然。”
  ②倚天:一作“倚空”。
  ③两蛾凝黛:把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④愁与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绘成为含愁凝恨的样子。
  【翻译】
  登上蛾眉亭凭栏望远,只见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飞瀑千尺悬空奔流,泻入滔滔长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与恨,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散?
  波涛汹涌的江水正卷起连天怒潮,浪高风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响起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塞外悲笛。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那万重青山外,千里烟波的尽头、郁郁葱葱的地方。
  【鉴赏】
  词的上片,采用于动写静手法。作者随步换形,边走边看。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作者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实际上,采石矶最高处海拔才一百三十一米,只因横空而来和截江而立,方显得格外倚峻。待作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又是另一幅图景。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作者骋目四望,由近及远,又见东、西梁山(亦名天门山)似两弯蛾眉,横亘西南天际。《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由此引出作者联想: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其实,这都是作者情感的含蓄外露,把人的主观感受加于客观物体之上。
  韩元吉一贯主张北伐抗金,恢复中原故土,但反对轻举冒进。他愁的是金兵进逼,南宋当局抵抗不力,东南即将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中原故土至今未能收复。“几时极”三字,把这愁恨之情扩大加深,用时间的无穷不尽,状心事的浩茫广漠。


相关阅读
1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 【查看全文】

2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锦堂春坠髻慵梳》,其古诗全文如下: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 【查看全文】

3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古诗作品《寒地百姓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查看全文】

4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出自唐朝诗人吴均的作品《伤友可怜桂树枝》,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 【注释】 (1)可怜:令人爱怜。 ( 【查看全文】

5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夜看扬州市》,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注释】 1.扬州 【查看全文】

6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喜迁莺花不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