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6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江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注释】
  ①江馆:江边客舍
  ②细风:微风
  ③菱歌,采菱之歌
  ④慢慢:舒缓悠长
  ⑤客亭,旅馆中的水亭
  ⑥小市:小集市
  【翻译】
  旅馆夜宿的题材,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从“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相继不衰。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着悠闲欣喜的感情,领略江边夜市的诗意风情。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生活场景,而有关这方面的描绘,在以前的诗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由此启渐,“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一类描写便时时出现在诗人笔下。这正反映出时代生活的变化,和由这种变化引起的诗人视野的扩大,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鉴赏】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水面细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锐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菱歌慢慢声”,转从听觉角度来写。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慢慢声”,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为江边夜市布置了一个安恬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一句就露出了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面影,显示了它特有的风情。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客亭,就是诗人夜宿的江馆中的水亭。它紧靠着“小市”,这才能听到菱歌清唱,看到灯火夜妆,领略水乡夜市的风情。这一句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不把它放在开头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看来是用过一些心思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本比较简单,缺乏层次与曲折,如果开头用叙述语点醒,接着连用三个描写句,不但使全篇伤于平直和一览无余,而且使后三句略无层递,变成景物的单纯罗列堆砌。现在这样,将叙述语嵌入前后的描写句中间,一则可使开头不过于显露,二则可使中间稍有顿挫,三则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转从视觉角度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明”字写灯光,也写出在明亮灯光照映下鲜丽的服饰和容颜。诗人写江边夜市,始则在朦胧中感触到“水面细风生”,继则在朦胧中听到“菱歌慢慢声”。就在这夜市刚刚撩开面纱,露出隐约的面影时,却突然插入“客亭临小市”这一句,使文势出现顿挫曲折,也使读者在情绪上稍作间歇和酝酿,跟着诗人一起用视觉去捕捉夜市最动人的一幕。因此当夜市终于展示出它的明丽容颜——“灯火夜妆明”时,景象便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风姿也就以鲜明的画面美和浓郁的诗意美呈现在面前了。


相关阅读
1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其古诗全文如下: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 【查看全文】

2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别东林寺僧》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注释】 ①庐山:山名,在江 【查看全文】

3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 【查看全文】

4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出自清朝诗人顾贞观的作品《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其古诗全文如下: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 【查看全文】

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乌衣巷》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查看全文】

6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满庭芳蜗角虚名》,其古诗全文如下: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