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6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水夫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注释】
  7、缘:沿。
  8、他:指官家。还复去:指返回以后,还得再去拉纤。还:返回原来的地方。
  9、臆:胸口。穿:磨破。忍痛何:没奈何只能忍痛。
  10、腾踏:这里指合着纤行的步伐而唱的意思。
  11、何所值:值什么钱。原为“直”,通“值”。
  【翻译】
  安吏之乱后,唐王朝不仅对外要抵御吐蕃、回纥等入侵,对内还要对背叛朝廷的藩镇用兵;军费日绌,加上统治集团的腐化,挥霍无度,为了应付日益增长的支出,而加重了对南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并把剥削和掠夺所得从南方运往北方,致使水陆运输十分繁重、艰苦。
  【鉴赏】
  那么纤夫们为什么不逃离这苦难的深渊呢?“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这样,他们的痛苦实际上就是无法解除的。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歌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利的特点,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的特点,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用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捕捉诗情。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回味盈颊。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相关阅读
1 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瑞鹤仙环滁皆山也》,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 【查看全文】

2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查看全文】

3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好事近湖上雨晴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查看全文】

4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巴女词》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注释】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 【查看全文】

5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送浑将军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 【查看全文】

6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潇湘神斑竹枝》,其古诗全文如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