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出自唐朝诗人杨巨源的作品《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翻译】
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朝廷内外、中央与地方、大唐与邻国的矛盾极其复杂,帝国政治日益腐败,国家灾难频仍不断。肃、代、德、顺、宪五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天下如陷水火。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实现了统一。这首诗的背景大体如此。此时作者已经63岁,官虞部员外郎。
【鉴赏】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平仄规范,对仗工稳。
首联言事,说平定藩镇的战争结束了,从此天下和平;参加平叛的队伍也都回到了自己归属的军营。发端即一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颔联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秋塞静、晚天晴,以具象兴抽象。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
颈联转换角度说和平,“戍闲部伍分岐路”,征戍的部队都没仗可打了,分散开来各自回原驻地;把战斗中用过的旆旌(讨伐军的旗帜,因为战争结束,讨伐军的番号也取消了,所以不再有用,变成了纪念品)寄回了家乡,用来象征和平的到来。尾联总括收拢,深化主题。“圣代”圣君统治的时代,止戈,战争结束,资,增加;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歌颂这场统一的战争的丰功伟绩。对句以小见大,说结果,各地的军队不用再远征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裴度为有大功,很快因宪宗的猜忌,被罢相,后三起三落,终不得重用。由于朝廷的腐败昏庸,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中兴,不到100以后(公元907年),唐朝就灭亡了。若诗人九泉之下有知,想必也会感到遗憾。
相关阅读
1 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水暖香斗。窈窕文窗,深沈书幔,锦瑟岁华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水暖香斗。窈窕文窗,深沈书幔,锦瑟岁华依旧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天香寿筠塘内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水暖香斗。窈 【查看全文】
2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一萼红古城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 【查看全文】
3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查看全文】
4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 【查看全文】
5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梦扬州晚云收》,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 【查看全文】
6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