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灞陵行送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释】
⑴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⑵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⑶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翻译】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鉴赏】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复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诗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乎没有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着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汉献帝年号,公元196~220年)时代著名诗人。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出自唐朝诗人邱为的古诗作品《寻西山隐者不遇》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查看全文】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查看全文】
3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终身误》,其古诗全文如下: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 【查看全文】
4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侠客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查看全文】
5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出自唐朝诗人王守仁的作品《观稼下田既宜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 寒多不实 【查看全文】
6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出自明朝诗人陈子龙的作品《渡易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易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