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宿澄上人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注释】
①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详
②香:梵语“健达”译为“香”,为六种供养之一。佛教中,以为香能将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翻译】
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
【鉴赏】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犹在燃烧,香灰应热。而就在这冷与热、生与灭的不息变化之中,禅也在无言地传递。后夜风起,后夜风凉,后夜风劲,就在这静夜里,殿前幡飘飘而动。就在这动静之间,夜昼之间,让读者似乎体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与院中僧谈起了他的心得。禅自然不在言语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学浅”的谦辞;但非言语又无从呈其心得,特别是当他的表达得到僧人之认可,更觉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开悟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觉得从此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左右逢源。诗之开篇未写入寺院的路径,诗之末尾便写明:禅悟是通达方便的门径。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查看全文】
2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早春莫道官忙身老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释 【查看全文】
3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 【查看全文】
4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其古诗全文如下: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查看全文】
5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作品《春泛若耶溪》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 【查看全文】
6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