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游龙门奉先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
(1)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2)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3)阴壑:幽暗的山谷
(4)虚籁:指风声。
(5)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
(6)天阙:一作”天窥“,本为星名,此指龙门。
(7)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
(8)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
(9)觉:睡觉。
(10)深省:醒悟,慨叹。
【翻译】
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只听得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透过树枝看到那月光闪烁着清朗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鉴赏】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山中送别》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 【查看全文】
2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出自南北朝诗人朱超的作品《舟中望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 【查看全文】
3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查看全文】
4 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其古诗全文如下: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常接绣衣。 【查看全文】
5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出自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古宴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 【查看全文】
6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出自于诗经作品《无将大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