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别赞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注释】
⑴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⑵苦:一作“若”
⑶雨:一作“两”
⑷友:一作“交”
⑸寒:一作“远”
⑹冻:一作“寒”
⑺曛:一作“昏”
⑻嘶:一作“鸣”
【翻译】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杜甫和赞上人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然而自古理想与现实多难于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在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作邻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就连客居秦州也是无法继续下去了。到了是年年底,杜甫决定离开秦州前去同谷。临别前杜甫写了一首《别赞上人》的诗书留给赞公和尚,以此告别。
【鉴赏】
从这首诗里并未明显看出杜甫为何离开秦州的原由。杜甫只是说到了自己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飘泊不定的生活,想来十分惆怅,觉得这是自己命该如此。诗中仍然用相当的篇幅对献身佛门的赞上人无辜受到的迫害鸣不平,更对赞公不管什么时候、怎样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遇到的不幸与苦难,表露出自己的敬佩之情。他觉得这也正是赞公修得正果的证明,不管走到哪一步,他都能随遇而安。与此同时,杜甫依然深深感怀于自己与赞公老友历遭劫难后仍能有缘在他乡重逢,由此而产生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想到眼下已临天寒地冻的漫长冬日,自己无奈还要移地换土,居无定所,一番悲怆凄凉又涌上心头。最后,杜甫告诫赞上人,他们都已年迈,还望今后各自多多保重。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此生不能与赞上人卜邻的惋惜和忧伤。
相关阅读
1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 【查看全文】
2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出自于诗经作品《摽有梅》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 【查看全文】
3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轩辕台北登蓟丘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注 【查看全文】
4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秋夜月当初聚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 【查看全文】
5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桂州腊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 【查看全文】
6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齐天乐正宫秋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