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14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送给崔融的作品《送崔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注释】
  旌旃:旗帜、军旗。
  朔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古北:指北方边境。
  【翻译】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鉴赏】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相关阅读
1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作品《在狱咏蝉》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 【查看全文】

2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

3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燕燕》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 【查看全文】

4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出自宋朝诗人赵令畤的作品《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 【查看全文】

5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 【查看全文】

6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出自元朝诗人胡祗遹的作品《阳春曲春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