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23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出自宋朝诗人陈造的作品《望夫山·亭亭碧山椒》,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释】
  亭亭:耸立。
  山椒:山顶。
  依约:隐约。
  凝黛:凝眉。
  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
  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
  音信:音讯;信息。
  精魄:指化石女子的阴灵。
  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良:实在。
  【翻译】
  瘦削的望夫石矗立在青山上,隐约可以看出,她皱着眉头,满怀伤情。我不禁要问:是哪一朝代的女子,丈夫出外,她登上这山,盼望着丈夫回归的身影?石头说:“丈夫出外多年,杳无音信,我心中的怨苦,无穷无尽。我的心啊,永远不会改变,化成了石头,屹立在山顶。”烟云缭绕着她,一片悲惨凄清。我仿佛见到她的精魄,在山头上现形。我似乎听见她在感叹:“盛开的野花有谁来欣赏,江上的明月使谁动情?我知道这江北江南,红楼处处,美女倾国倾城。我化成了石头没有什么后悔,可丈夫啊,你的心可能够像石头一样,不改忠贞?”
  【鉴赏】
  诗写在高高的青山顶上,依稀可以见到化作石头的女子站立着。对此,诗人浮想联翩:这是什么时代的人,因为丈夫外出不归而痴情化石的呢?起首四句,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又同时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接着,针对上文的提问,诗借望夫女子的口吻,进行回答,说丈夫外出,没有音信,女子抱恨无极,精诚不灭,因而化成了石头。在这样的一问一答后,诗转入旁写,渲染气氛,说在凄惨的云烟缭绕中,仿佛可见到女子的精灵在徘徊着。然而女子化石以后,何以仍然如此悲伤呢?诗继续用女子口吻作答,先以野花、江月两句起兴,写自己的心情,然后说明丈夫不归,是因外面有许多倾国倾城的野花,把丈夫给迷住了,忘了自己的家。因此,她深深的感叹,自己化石虽然不值得,但也在所不惜,可怎样才能使丈夫的心也像石头一样坚强不变呢?
  咏望夫山、望夫石的著名作品,唐代有刘禹锡的《望夫石》:“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诗写得很拙朴,但含意很深。王建的《望夫石》则如此说:“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说望夫女子化石后矗立江边,执著地等待着丈夫归来。这些作品,都是从正面着笔描写,说女子的丈夫出外未归,女子殷切地盼望,遂而化石,没有说明她丈夫何以不归,对女子的苦情,也只是停留在痴心地等待上。
  陈造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上深层次地揭示女子的不幸:她苦苦地等啊等,望穿秋水,化成了石头;而她所等的人呢,却被其他女子勾住了魂,变了心,根本忘记了家中的妻子。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女子的等待、化石就成了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缩影,她本人就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了。同时,陈造此诗用乐府体,继承了以往写望夫山作品的风格;在具体写作时,又通过细致的外形描绘,通过问答,深入揭示了化石女子的苦痛心情,语调幽咽清苦,这也是以往同类作品中少见的。


相关阅读
1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山中雪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 ①这是 【查看全文】

2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咏山泉》,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 【查看全文】

3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恨别》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 【查看全文】

4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咏怀古迹其三》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查看全文】

5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兰陵王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 【查看全文】

6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出自于诗经作品《载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