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29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出自于诗经作品《桓·绥万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⑴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⑵娄:同“屡”。
  ⑶匪解:非懈,不懈怠。
  ⑷桓桓:威武的样子。
  ⑸保:拥有。士:指武士。
  ⑹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⑺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⑻於:叹词。昭:光明,显耀。
  ⑼皇:皇天。间(jiàn):通“瞷”,监察。
  【翻译】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鉴赏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相关阅读
1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摸鱼儿雁丘词》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 【查看全文】

2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望海楼晚景五言绝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查看全文】

3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 【查看全文】

4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出自宋朝诗人曾巩的古诗作品《咏柳》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1、 【查看全文】

5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出自唐朝诗人令狐楚的古诗作品《少年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查看全文】

6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