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31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白田马上闻莺》,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翻译】
  黄鹂啄食着紫色的桑椹,在五月的夏日下躲在茂密的桑叶里歌唱。我外出不记时日,还以为正是春天。蚕已经老了,要吐丝了,我仍然在外奔波;白田的女人们已经开始缫丝了。听到这缫丝的声音就想起妻子,赶马跑快些,免得听着伤心;摸摸心脏,痛心啊。
  【赏析】
  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绘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衬托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
  “渐暖霭”三句,光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两句,怀想伊人倚楼凝思,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真如柳宗元所说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了。“但怅望”三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柳永<玉蝴蝶>词末几句境界与此相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相关阅读
1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诗》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 【查看全文】

2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出自于诗经作品《缁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 【查看全文】

3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查看全文】

4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更漏子玉炉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 【查看全文】

5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 【查看全文】

6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放言五首其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