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寄淮南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注释】
①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
②春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③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翻译】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赏析】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出自宋朝诗人赵令畤的古诗作品《清平乐春风依旧》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 【查看全文】
2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梦芙蓉西风摇步绮》,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 【查看全文】
3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贺新郎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查看全文】
4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甘州遍秋风紧》,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 【查看全文】
5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 【查看全文】
6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渔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