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1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出自于诗经作品《山有扶苏》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①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②隰:洼地。华:同“花”。
  ③子都:古代美男子。
  ④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词。一说拙、钝也。
  ⑤桥:通“乔”,高大。
  ⑥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⑦子充:古代良人名。
  ⑧狡童:姣美的少年。
  【翻译】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赏析】
  关于诗中所写的情景,读者不妨作这样的想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约定在此幽会。姑娘早早就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心上人来。最后,姗姗来迟的爱人总算见着了,男子心里当然很高兴,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良人,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啊!处于热恋中的古代青年在欢会中的愉悦的心情,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俏骂,更能表示他们的亲密无间。两人的情态在诗中确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至于诗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四句,读者大可不必当真,以为是恋人约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说:“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此诗中的起兴就属于这种性质。当然,无论是高山上长的扶苏、松树,还是水洼里盛开的荷花、红蓼,这些美好的形象,从烘托诗的意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作用的。


相关阅读
1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归朝欢和苏坚伯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 【查看全文】

2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叹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注释】 【查看全文】

3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宿王昌龄隐居》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 【查看全文】

4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查看全文】

5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 【查看全文】

6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