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6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出自于诗经作品《权舆》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注释】
  ①於:叹词。
  ②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渠渠:丰盛。《广雅》:“渠渠,盛也。”
  ③承:继承。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④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毛传:“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翻译】
  唉我呀!曾是大碗饭菜很丰裕,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唉呀呀!现 在哪能比当初。唉我呀!曾是每顿饭菜四大碗,如今每顿肚子填不满。唉呀呀!现 在哪能比当年。
  【赏析】
  《权舆》一诗,通过礼饩今昔薄厚悬殊,刺秦君养士不终。魏源以为“《权舆》诗人其冯谖之流乎”(《诗古微》),所比甚为贴切。《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虽有坐实之弊,亦不为误。
  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覆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嬴秦为求霸业,多有好养游士食客之君主(参见秦李斯所作《谏逐客书》),其中秦穆公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戎,获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并且屡败犹用孟明,善马以养勇士,一时间四方游士,望风奔秦。及至穆公死,其子康公立,忘旧弃贤,使游侠之士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诗人在此背景下,唱出这首嗟叹的歌,确实可以证史,“六经皆史”,由此可见。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陈继揆《读诗臆补》云:“秦上首功,简贤弃士。《权舆》一诗,其逐客坑儒之渐欤?楚穆生因礼酒不设而去。唐明皇时,薛令之为东宫诗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捥,羹稀箸易宽。’遂去。两贤其得诗人《权舆》之旨者!”他的这番话似乎可以使读者对《权舆》的意义与影响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阅读
1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 【查看全文】

2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秋兴八首其一》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查看全文】

3 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出自元朝诗人刘秉忠的作品《干荷叶映着枯蒲》,其古诗全文如下: 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 藕丝无,倩风扶。 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 【查看全文】

4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二郎神炎光谢》,其古诗全文如下: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 【查看全文】

5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斗春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斗春容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江南好行锦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 【查看全文】

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醉翁亭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