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6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出自于诗经作品《权舆》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注释】
  ①於:叹词。
  ②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渠渠:丰盛。《广雅》:“渠渠,盛也。”
  ③承:继承。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④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毛传:“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翻译】
  唉我呀!曾是大碗饭菜很丰裕,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唉呀呀!现 在哪能比当初。唉我呀!曾是每顿饭菜四大碗,如今每顿肚子填不满。唉呀呀!现 在哪能比当年。
  【赏析】
  《权舆》一诗,通过礼饩今昔薄厚悬殊,刺秦君养士不终。魏源以为“《权舆》诗人其冯谖之流乎”(《诗古微》),所比甚为贴切。《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虽有坐实之弊,亦不为误。
  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覆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嬴秦为求霸业,多有好养游士食客之君主(参见秦李斯所作《谏逐客书》),其中秦穆公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戎,获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并且屡败犹用孟明,善马以养勇士,一时间四方游士,望风奔秦。及至穆公死,其子康公立,忘旧弃贤,使游侠之士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诗人在此背景下,唱出这首嗟叹的歌,确实可以证史,“六经皆史”,由此可见。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陈继揆《读诗臆补》云:“秦上首功,简贤弃士。《权舆》一诗,其逐客坑儒之渐欤?楚穆生因礼酒不设而去。唐明皇时,薛令之为东宫诗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捥,羹稀箸易宽。’遂去。两贤其得诗人《权舆》之旨者!”他的这番话似乎可以使读者对《权舆》的意义与影响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阅读
1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查看全文】

2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 【查看全文】

3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栾家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 1、白鹭:大白鹭体型大 【查看全文】

4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 【查看全文】

5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出自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对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 【查看全文】

6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早春莫道官忙身老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