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赏析】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 “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 “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相关阅读
1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出自宋朝诗人王清惠的作品《满江红太液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液芙容,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 【查看全文】
2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出自唐朝诗人牛希济的作品《临江仙素洛春光潋滟平》,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 【查看全文】
3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出自于诗经作品《伯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查看全文】
4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 【查看全文】
5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 【查看全文】
6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春宵》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