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妾薄命·叶落风不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注释】
⑾捐世:犹弃世。
⑿一死尚可忍:《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魏明帝临死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
【翻译】
残叶落地,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空旷的山野中,花儿寂寞地开放,一片惨红。你撒手西归还不待年老,我受到你的恩惠,却已是无尽无穷。死亡的痛苦还能够忍受,苟活世上的惨味,何时能够告终?谁说天不高地不广?只不过我自己不能与世相容。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我一定会杀身到地下相从。先前歌舞繁华之地,如今是一派荒凉,只有潇潇夜雨,把凄凉的蟋蟀鸣声伴送。
【赏析】
第二首是组诗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二首一气贯注。故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二诗脉理相承,最为融洽。”
“叶落”二句以写景起兴,然意味无穷,诗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阳阡”而来,故写墓园景象,且兴起下文,此其一;又写墓地凄惨之状,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写景状物颇能传神,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故任渊说:“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写景起兴中又带有比喻意,落叶指已逝之人,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叶飘败,花的娇艳,徒成空无。潘岳《悼亡诗》说:“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这首诗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诗,故陈模盛赞《妾薄命》中这两句说:“陈后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兴中寓比而不觉,此真得诗人之兴而比者也。”(《怀古录》)此其三。
在此景起兴后,诗一泻而下,沉痛之极。“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说夫主不待年老,便弃世而去,而对自己的恩惠,无穷无尽,无法报答,又遗憾恩惠中断,没能有始有终。《诗林广记》引谢枋得语说:“二句无限意味。后山亦自叹南丰(曾巩)引虽力而未遂,不期南丰死之速也。”“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承上两句,说一死还可以忍受,但苟活在世,这无穷无尽的痛苦,又如何能了结呢?由此,她感叹“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表示无处立足,比孟郊“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句更加沉痛。诗中的女子上下求索着,最终,她下定了决心,发出了铿锵的誓言,愿意杀身相从于地下。这几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正如清范大士《历代诗发》所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而必死的信念,又与上一首“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遥遥呼应,表达自己知恩必报。当然,诗的主题仍然是通过对侍妾的忠贞的赞扬表达诗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所以任渊说:“‘杀身’一语,未知有几人道得。”并认为“师死而遂背之,读此诗亦少知愧矣”。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春怀故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注释】 九扈 :根据《左传 【查看全文】
2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 【查看全文】
3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 【查看全文】
4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满江红赤壁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 【查看全文】
5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登太白峰》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 【查看全文】
6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