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出自宋朝诗人唐庚的作品《栖禅暮归书所见·春着湖烟腻》,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释】
⑷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⑸仍:又,还。
【翻译】
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赏析】
第二首起句“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
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
“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
“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可与此参证。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更”字与上句“仍”字相应,突出斜阳的作用,用斜阳作衬托,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诗全首用对,工稳自然。前两句,使用动词“着”与“摇”字,使景物与节令、天气关联,让无情的景物带有主动的情感。后两句使用“仍”、“更”两个副词,作进一层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对实词的锤炼也同样令人瞩目。首句的“腻”字,写出南方春天雨后,日光照耀下烟雾迷濛的情况,给人以化不开的黏腻潮湿的感觉。末句的“紫”字也很见观察得细致。傍晚时烟气凝聚,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色,这一形象,与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几乎相同。
色彩和谐也是此诗一大特色。诗不仅在后两句用了“青”、“紫”两个颜色字,前两句的“湖烟”、“野水”也隐含色彩。这样,既有大块的颜色,又有小块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相间,与诗所写的春、晴、暮三点丝丝入扣,妙手绘出山野的独特景色。
相关阅读
1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满江红点火樱桃》,其古诗全文如下: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 【查看全文】
2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查看全文】
3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查看全文】
4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出自唐朝诗人范云的作品《别诗四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翻译】 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 【查看全文】
5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查看全文】
6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