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春日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注释】
棹:一种桨。
《采菱》:曲名。江南菱熟时,男女相与采摘,作歌相和。
《鹿鸣》: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是宴客的诗。
芬:指香气。
【翻译】
新春始发,来到郊野游逛。春天的山林丰茂,春天的太阳明亮。园中鸟儿,啼鸣宛转多么动听。梅花刚刚绽放,杨柳刚刚转青。泛舟江上,齐举桨、船儿晃、令人吃惊。奏起《采菱》曲,唱起《鹿鸣》歌。微风轻吹,水上微波泛起。拨弄琴弦,斟满酒杯。进入莲池,攀折桂枝。挥动艳丽的衣袖,拨开芳香的叶子。两处相思,两不相知。
【赏析】
最后两句写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这是一种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当然,双方情根既已萌发,早晚必将破土而出;两颗内在炽热而外表封闭的心,早晚也将互相撞击、彼此交流:或明媒提亲,或幽期密约,或大胆私奔。这些往后的行动和结果,留下了丰富的悬念和想象的余地,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此诗结尾的妙处,即在于此。
此诗通篇三言句法,这最早源于民间谣谚。如《述异记》载吴夫差时童谣:“吴宫秋,吴王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引古谚:“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然魏晋以来,文人诗中三言者殊为罕见,因而此诗弥显别具一格,足见鲍照善于学习民歌形式并加以提高。这种通首三言,隔句押韵的歌行,具有句短拍促,节奏明快,声情骀宕的特点;与春游行进的步伐,轻舟荡桨的节奏,男女欢娱的气氛,以及整篇欢乐明快的诗情,恰好十分和谐,达到了声情与词情的完美统一。
意境优美,脉络错综,也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前八句写陆游春景,移步换形,重在声色渲染,突出明媚璀璨的良辰美景,是景中含情;游人虽在活动,然景物则处于静态。“泛舟”以下十二句写水游之乐,一句一个动作,摇曳多姿,重在突出弦歌樽酒的赏心乐事,是情中有景;船动,人动,景动,则全然动态描写。至结尾二句,重下两个“两”字,则将男女、水陆总挽作结,余意优游不竭。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刘柴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 【查看全文】
2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出自于诗经作品《我将》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 【查看全文】
3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采莲曲》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 【查看全文】
4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出自唐朝诗人杨继盛的古诗作品《就义诗》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注释】 1、浩气:正气。正大 【查看全文】
5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过燕支寄杜位》,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注释】 1、 【查看全文】
6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 明月:传说中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