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栖栖失群鸟》,其古诗全文如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释】
(1)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2)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3)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翻译】
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鉴赏】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强烈的对照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鸟既失群,自然栖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令人倍感凄凉。再说它徘徊无定,是目之所见;续说它鸣声转悲,是耳之所闻,最后又从其鸣声而推测其心之所思,层叠写来,将孤鸟无地可容的窘迫处境写得淋漓尽致。然“因值孤生松”以下陡然折回,敛归息荫,自然有无限乐趣,更何况在举世无繁荣之木的情况下,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哉也极尽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这便是诗歌创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达到更为感人的效果。
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相关阅读
1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登乐游原》,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注释】 ⑴乐游 【查看全文】
2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 【查看全文】
3 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 【查看全文】
4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释】 ⑴西 【查看全文】
5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其古诗全文如下: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查看全文】
6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