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有客常同止》,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注释】
(1)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迎然不同。
(2)领:领会,理解。
【翻译】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鉴赏】
开头六句是叙事。首句的“客”即下句的一夫和一士。“止”是止息、居住。“取舍”,趋向和舍弃,指志趣、怀抱。“邈”是远的意思。“邈异境”谓二人处于相距极远的两个不同境界。这二句是说,有两个常住在一起的人(这“人”其实是两种人的象征),他们的志趣迥然不同:一个人长年独自饮酒沉醉,一个人却不饮酒,终年都很清醒;两人你嘲笑我醉,我讥讽你醒,讲的话都不为对方所理解。这几句尽量突出这两个人志趣的根本不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生活方式也绝然相反,同时只作客观叙述,不带一点褒贬。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为下文作铺垫,为下面的议论蓄势。
“长独醉”和“终年醒”都不是常人所有的情形,这不免使人产生疑问:他们何以会有这种表现?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对此,“规规”二句用亦叙亦议的笔法,表明了作者对二者的态度,而何以醒、醉的原因以及醒和醉的真正涵义,亦自然蕴含其中。“规规”是浅陋、拘泥的样子。《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这句讲的是醒者。此人谨小慎微,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思想,没有主见,自以为是清醒的,别人也以为他是清醒的,而在作者看来,这是十足的愚昧。“一何”义同“何其”,是强烈的否定语气,足见作者的鄙薄之甚。“兀傲”是酒后傲放自得之貌,同“规规”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差若颖”意谓较为聪明。“差”是略微之意。这句讲的是醉者。在作者看来,醉者可以超脱世俗,不问时事,所以他是聪明的、可取的。这本身就是对现存的秩序、舆论、政治等等的否定。而这正是醉者的用心,所谓醉者,其实是真正的醒者。正因为醒者愚而醉者颖,只有醉时才是醒时,所以作者传语醉者,希望他不但白日饮酒,夜里还应点上蜡烛,继续酣饮;要他时时刻刻都在醉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清人邱嘉穗云:“陶公自以人醉我醒,正其热心厌观世事而然耳。要之,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东山草堂陶诗笺》)马墣云:渊明“以醉者为得,诚见世事之不足问,不足校论,惟当以昏昏处之耳。”(《陶诗本义》)这些分析都是极为中肯的。
相关阅读
1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荆州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查看全文】
2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出自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作品《庆州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 【查看全文】
3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 【查看全文】
4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 【查看全文】
5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幽居冬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 【查看全文】
6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