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09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野菊·晚艳出荒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注释】
  ①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②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③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宋·曾巩《忆越中梅》诗:“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宋·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高启《梅花》诗之三:“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
  ④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⑤秋水:神色清澈。
  ⑥向:从前,往昔。
  ⑦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翻译】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鉴赏】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相关阅读
1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 【查看全文】

2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南歌子新开池戏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 【查看全文】

3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出自唐朝诗人李贤的作品《黄瓜台辞》,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注释】 ⑴黄台 【查看全文】

4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杨柳杨柳青青沟水流》,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 【查看全文】

5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出自宋朝诗人郑域的作品《昭君怨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 【查看全文】

6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