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4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释】
  ③农桑:农业,农事。
  【翻译】
  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鉴赏】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是从侧面表现绫袄的优点。鹤氅是古代官僚贵族时髦的披戴,木棉在当时也是珍稀品。它们徒有虚名,不如丝绵,更加补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绫袄的实用舒适。这几句分别从用料、御寒的效果、与鹤氅、木棉的对比几个方面表现了这件新袄的不凡,穿着这样高级舒适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隐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诗人其实是不能够“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作了鲜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数贫民百姓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无法得到救济,他独独一个人温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为想着农民的艰难,致使他的耳旁经常响起贫民冻馁饥饿之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却是诗人日夜为贫寒百姓思虑所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为贫民着想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这首诗中的痕迹。“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正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又一体现。杜甫身受贫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则是自己温饱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从艺术上看,全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这与下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适,愈显出后者的艰辛,“耳里如闻饥冻声”才更显真实感人。


相关阅读
1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望江南重九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查看全文】

2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出自宋朝诗人刘攽的作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释 【查看全文】

3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出自清朝诗人石涛的作品《荷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翻译】 五寸的荷叶 【查看全文】

4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 【查看全文】

5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

6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梦李白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