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4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题宣州开元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注释】
  亡国:指东晋与南朝相继灭亡。
  坞:四面高而中间凹下的地方。
  溪声:宛溪水流声。宛溪即宣州东溪,源出东南峄山,流绕城东,开元寺即在该溪边。
  粉堵:粉墙。
  【翻译】
  这座南朝谢脁曾任太守的城市,位于东吴中部。南朝各国像鸿雁似的一去无踪,只留下这座古寺藏在烟霭深处。寺楼拔地而起,高达九十尺,回廊上环列着四百根柱子。周围高高低低栽满飒飒生风的松树和桂树。青苔点缀着朱红的楼阁,一对白鸟在相向鸣唱。溪声伴随着寺僧的清梦,月色照耀着洁白的墙壁。这儿不分朝暮,都宜于观赏风景,凭栏望去,那思古之幽情,便不觉油然而生。且让我留下美酒一樽,欣赏前山迷蒙的春雨。
  【鉴赏】
  中间八句中,前六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晚上的景色。接下来诗人便转回自身。因为经常在寺里流连,所以对诗人来讲山寺景色并无白天黑夜之分,都各有各的妙处。但若是靠着栏杆怀古的话那就不同了。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开元寺自身依旧矗立如昔,周遭的景色都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人世却有今古之别,过去的历史人物和事迹都不能再次出现了,而在此流连的人和事,也终将成为过去。
  但尽管如此,当事人却不可因此种结局而颓然不欢,应该更豁达些。于是诗人想到,虽然开元寺里里外外、远近高低、白天黑夜的景色都很熟悉了,但春雨中的景色还没有领略过。所以在全诗收尾时,特地点出,还要携酒去前面山上观看雨景。这样就不着痕迹地把容易感觉沉重压抑的古今沧桑之感冲淡了,将注意力又转向开元寺美丽风光上来,手法高明。


相关阅读
1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 【查看全文】

2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 【查看全文】

3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乞食饥来驱我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 【查看全文】

4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悲陈陶》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 【查看全文】

5 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宿酂侯镇微凉初破候虫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 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 【查看全文】

6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出自宋朝诗人吴潜的作品《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