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8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乞食·饥来驱我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释】
  ⑴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⑵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⑶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⑷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⑸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⑹遗:赠送。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⑺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翻译】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赏析】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可印证。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渊明乃固穷之士。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多么好的人呵!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


相关阅读
1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责子白发被两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 【查看全文】

2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出自清朝诗人李方膺的作品《题画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翻译】 挥毫纵 【查看全文】

3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去蜀》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 【查看全文】

4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 【查看全文】

5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登庐山五老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注 【查看全文】

6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出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鹧鸪天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