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责子·白发被两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释】
⑻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⑼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⑽“雍端”二句: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
⑾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觅:寻觅,寻找。
⑿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
⒀杯中物:指酒。
【翻译】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鉴赏】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
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用诗来描写儿女情态,首见左思《娇女诗》,唐代不少诗人都写有这方面作品,陶渊明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的。
相关阅读
1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出自宋朝诗人华岳的作品《骤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 【查看全文】
2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赠卫八处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 【查看全文】
3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凤饥不啄粟》,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br />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崐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 【查看全文】
4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望月怀远》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 【查看全文】
5 潘郎妄语多,夜夜道来过。赚妾更深独弄琴,弹尽相思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潘郎妄语多,夜夜道来过。赚妾更深独弄琴,弹尽相思破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喜秋天潘郎妄语多》,其古诗全文如下: 潘郎妄语多,夜夜道来过。赚妾更深独弄琴,弹尽相思破 【查看全文】
6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笼鹰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