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
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
忧道不忧贫: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优贫。”意思是说: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
勤:劳。长勤:长期劳作。
秉:手持。耒: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
解颜:面呈笑容。劝:勉。
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
【翻译】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赏析】
第二首的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
冲淡自然是一种文学风格,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无我;神与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随景迁。这种境界的极致是悠远宁谧、一派天籁。因此,陶渊明的“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绝唱。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不过,这中间确也有诗人的艰苦的艺术劳动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扎实的苦功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创作境界的。
相关阅读
1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作品《燕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 【查看全文】
2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眉妩新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 【查看全文】
3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 【查看全文】
4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 【查看全文】
5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拟古十二首青天何历历》,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 【查看全文】
6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自于诗经作品《泉水毖彼泉水》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