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5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注释】
  ⑸蓑:草制的雨衣。
  ⑹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⑺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
  ⑻馈:招待。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翻译】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鉴赏】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
  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相关阅读
1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出自宋朝诗人袁去华的作品《安公子弱柳丝千缕》,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 【查看全文】

2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赠乐天》,其古诗全文如下: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注释】 ①乐天: 【查看全文】

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查看全文】

4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 【查看全文】

5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查看全文】

6 子为王,母为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为王,母为虏出自西汉诗人戚夫人的作品《戚夫人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注释】 (1)子为王:指戚夫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