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9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释】
  ⑷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⑸灯影:灯下的影子。
  ⑹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⑺更:更加,愈加。
  ⑻几重:几层。
  ⑼“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翻译】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赏析】
  “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不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不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发。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长干行忆妾深闺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 【查看全文】

2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出自先秦诗人陶婴的作品《黄鹄歌悲夫黄鹄之早寡兮》,其古诗全文如下: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 【查看全文】

3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出自唐朝诗人丁仙芝的作品《渡扬子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风叶下, 【查看全文】

4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出自宋朝诗人李元膺的作品《洞仙歌雪云散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 【查看全文】

5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湖边采莲妇》,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 【查看全文】

6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酬乐天频梦微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