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8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译】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鉴赏】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又称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三、四两句写退潮的景象。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这里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相关阅读
1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卜算子咏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 【查看全文】

2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思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 【查看全文】

3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 【查看全文】

4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千年调卮酒向人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 【查看全文】

5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出自唐朝诗人夏完淳的古诗作品《别云间》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 【查看全文】

6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拜星月慢夜色催更》,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