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32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释】
  官街鼓:长安城大街上的鼓声,用以报时和戒夜。《旧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据《马周传》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隆隆:指鼓声。转日:指太阳升起。
  月出:指月亮上升。
  汉城:西汉建都长安,故称长安为“汉城”。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这句暗示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什物更换。
  柏陵:指帝王陵墓。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香骨:指赵氏的尸骨。
  磓: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日长白:指无尽的白昼。
  【翻译】
  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天长。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鉴赏】
  唐元和五年(810),唐宪宗与宰相们谈到神仙时,问:“果真有神仙吗?”李藩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学仙术、求长生,效果如何,你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了。”事见《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当时,李贺正任职长安,必有所闻,便借街头的鼓声,赋此诗来回答宪宗的问话。
  这首诗题目是“官街鼓”,主旨却在惊痛时光的流逝。时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诗人刻画了官街鼓的鼓声这一艺术形象,把无形变成了有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感触到了时光这一无限存在的事物。官街鼓是时间的象征,那贯穿始终的鼓点,正像是时光永不留驻的脚步声。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幅离奇的画面:宏观宇宙,日月跳丸,循环不已;画外传来咚咚不绝的鼓声。这样的描述,既夸张,又富于奇特的想象。一、二句描述鼓声,展示了日月不停运转的惊人图景;三、四句转入人间图景的描绘:宫墙内,春天的柳枝刚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这样,官街鼓给读者的印象就十分惊心动魄了。它正是“月寒日暖煎人寿”的“飞光”的形象的体现。


相关阅读
1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 【查看全文】

2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琴茶》,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 【查看全文】

3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查看全文】

4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 【查看全文】

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离思》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查看全文】

6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送国棋王逢》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