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35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岭南江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释】
  ⑴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隆安 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⑵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⑶黄茆: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⑷山腹:山腰。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象迹:大象的踪迹。
  ⑸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这里指水蛭。
  ⑹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⑺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⑻华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翻译】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鉴赏】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相关阅读
1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 【查看全文】

2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出自于诗经作品《静女静女其姝》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查看全文】

3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 【查看全文】

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查看全文】

5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浪淘沙今日北池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 【查看全文】

6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