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47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吹笛》,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释】
  ①江总诗:“秋城韵晚笛,危树引清风。”瀚曰:首句本此。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善吹笛者。”江淹诗:“金映秋山。”《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②曹植诗:“借问谁家子。”颜笺:“谁家,羡其善吹也。”张正见诗:“还听呜咽水,并切断肠声。”
  ③风月分作一联,从《龙池篇》得来。《汉·历律志》:“律吕和矣。”《长笛赋》:“律吕既和。”切,谓其音凄切。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周王褒诗:“关山夜月明。”
  【翻译】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评:“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
  【赏析】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我”的感受,情味悠远。 “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颔联紧承首句之 “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律吕”又作“吕律”,中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相关阅读
1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望海潮梅英疏淡》,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 【查看全文】

2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古怨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 【查看全文】

3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其古诗全文如下: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 【查看全文】

4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书灵筵手巾》,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注释】 ①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 【查看全文】

5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早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 【查看全文】

6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饯别王十一南游》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