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51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送李明府去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注释】
  ⑴明府:官名。去:辞去。去官,即罢官。
  ⑵谤言:诽谤诋毁人的谗言。三至:语出《战国策·秦策》:“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日:‘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⑶直道:正直之道,此指行直道的人。何如:如何,怎么样。
  ⑷蓝溪水:泛指蓝田县的山水土地,借指蓝田县。
  ⑸鱼:一作“渔”,渔猎,此处有掠夺之意。
  【翻译】
  诽谤诋毁人的谗言说了三遍后,谗言也就变成真的了。贤明之官遭谤去职,正直的人又将如何呢?清明的李明府去官之后,你看今日蓝田县的蓝溪之上,夜里无处不有人在渔猎。
  【赏析】
  此诗开篇首句点出李明府“去官”的原因,乃是小人谗言诽谤所致,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的惋惜和愤慨之情。“三至”里暗用典故,点明李明府是忠而被贬。《战国策·秦策》载,相传曾参居住在费邑时,有一个与他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去告诉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正在纺织的曾母说:“我儿不会杀人的。”接着继续织布,镇定如常。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还是安稳地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听了便惊慌起来,扔下布机的梭子跳墙逃走了。曾参的母亲虽然对儿子很了解,然而三个人接连用不真实的话来对她说,就连慈母对自己的儿子也不相信了。后来便以“三至,投杼,谗言三至”比喻谣言重复次数多了便能动摇人心。次句设问,直抒胸臆,感叹忠而被谤,官场险恶,对黑暗的现实和腐败的政治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后两句掉转笔锋,描写今日蓝溪水,既写出蓝溪遭受掠夺之惨,同时也反衬李明府之清正贤明,照应诗题。
  这首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诗中对谗言害人,直道难行的社会黑暗现实,对朝廷听信谗言,迫害贤臣的腐败政治,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朝廷亲小人、远贤臣的严重后果直言不讳地进行暴露和直述。这种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现实的作品,在钱起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相关阅读
1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出自明朝诗人杨基的作品《春草嫩绿柔香远更浓》,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 【查看全文】

2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扫花游西湖寒食》,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空澹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 【查看全文】

3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恨别》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 【查看全文】

4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自唐朝诗人王令的古诗作品《送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查看全文】

5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 【查看全文】

6 屈原贾生列传翻译赏析_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 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了解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熟悉外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