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白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释】
⑴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翻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描绘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相关阅读
1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 【查看全文】
2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全文】
3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词作品《柳》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释】 【查看全文】
4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出自唐朝诗人贾至的作品《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 【查看全文】
5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江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注释】 ①江馆:江边客舍 ②细风:微风 ③菱歌 【查看全文】
6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斯晨斯夕,言息其庐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时运斯晨斯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注 【查看全文】